手机版 惡意中傷網
2 月 11 日,港股汽車板塊遭遇集體下跌,其中跌幅超過 10%。此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比亞迪於 2 月 10 日推出 “天神之眼” 高階智駕係統,覆蓋全係 21 款車型,包括售價僅 7 萬元的海鷗車型,並采取 “加量不加價” 策略,將高階智駕功能下沉至 10 萬元以下市場。
受比亞迪智駕係統推出的影響,港股汽車板塊齊遭重創。截至收盤,吉利汽車、小鵬汽車 - W、分別下跌 10.27%、9%、7.11%%。這一波動背後,既有國內智能駕駛技術競爭引發的行業格局變化,還有國際貿易政策突變的壓力。
此外,美國總統特朗普於 2 月 10 日簽署行政命令,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 25% 關稅,並明確 “無例外豁免”。同時,特朗普表示正考慮對汽車、芯片和藥品等關鍵領域加征關稅。
這一政策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,尤其是汽車行業作為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,出口依賴度較高的中國車企(如吉利、長城)可能麵臨成本上升和海外市場收縮的雙重壓力。
盡管汽車股整體受雙重利空承壓,但部分汽車零件股維持漲勢。比如出現小幅上漲。高盛發布研報稱,隨著每輛車配備的攝像頭數量不斷增加,以支持高級輔助駕駛係統(ADAS)或自動駕駛(AD)功能,車載鏡頭產品的升級進程有望加速。
業內人士認為,2025 年起,智駕平權及智駕功能升級將成為大勢所趨,高階智駕滲透率將有望繼續提升。產業鏈中傳感器、域控製器等智駕相關硬件滲透率也將隨之提升,智能駕駛產業鏈相關整車及零部件公司有望受益。
浙商證券研報預計,2025 年智駕平權有望全速推進,10 - 20 萬價格帶智駕車型銷量有望從 2024 年的 36 萬輛增長至 2027 年的 410 萬輛,年複合增速達 125%。
注:本文創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,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。